前些时候,参加一次应聘考试,居然还是忘记了“浃”字怎么写,虽然自己平时是经常汗流“湿”背的——而且当时也已是汗流浃背了。昨天,下午四点多去买卤水猪大肠,来回十分钟,就已经汗流浃背了。回来,大运村开村仪式正在直播,真见鬼了!中外官员们居然还能个个西服革履(王穗明、吴以环等幸而生为女性,得以“幸免于难”)。天气预报是26-34度,室外应该还不止这个温度吧?真佩服他们的“耐高温作业”精神与功夫的,虽然正式场合着西服是惯例之一种(只是“一种”罢了),不过此种场合,又是青春朝气的大学生运功会,还是不要这样道貌岸然的好。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奥运会那年都嫌北京热,居然敢不来。虽然个个热得满头是汗,还不好意思擦,梁道行后面的那位终于——开始擦了——。大运会文明手册不是说了吗?“着装既要自然得体,协调大方,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,不在公共场合着奇装异服。”怎么说呢?是否西服革履就一定是此时此刻的原则?短袖衬衫或长袖,那不是要自然得体、协调大方得多麽?所以此情此景,倒真让人觉得各位高人着的委实是“奇装异服”了!也有这大热天着长衣夹克的,那是一些户外建筑施工人员,比如给临街房屋穿衣戴帽的工人;还有就是炼钢炉前的工人,还有就是烈日下打扫卫生的清洁工,有时还戴着客家凉帽或其他帽子,虽衣冠不甚整齐的,却还觉着自然得体。说实在的,我倒真有点担心,担心的不是这些三伏天脱不下西服的中不中暑,而是呆贯了空调世界,竟不知道了或失去了感觉人世间的阴晴冷暖了,这才是我杞人忧天的。一番杞忧,我又已经汗流浃背了,真见鬼,还是这么热的天;不过还好,还不至于汗不敢出。八月七日记于深圳,距大运会开幕还有5天。今日大运火炬市区传递,又要有众多的人(包括宋祖英)汗流浃背了;不过汗流浃背也是分境界的,无疑,“狼狈相”是等而下之的一种。

评论